150610_235837專注力之謎 ! ? (神經科學篇.壓力過度型)

(作者: 陳子文,職業治療師)

第三類 : 壓力過度型

今次談壓力與專注力的關係及處理方法,必須先緊記: 各位家長父母,不要也不需要因自己的管教模式成了壓力源頭而自責。
因為我們的管教模式也深受多種環境因素影響 (如原生家庭,社會環境,被渲染了的價值觀… 等)。但現在了解更多張有助我們帶領孩子,帶領社會養育出更健康的下一代。況且”自責”本身只會另壓力更大呢。

以下我們會探討一下學童,甚至嬰幼兒及胎兒壓力的源頭及其影響。以致我們能針對根源,思考對策。

壓力使人無法專心,似乎是一件眾所周知的事實,但到底是 ADHD 另人有壓力,還是壓力另人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呢 ? 而又有人話壓力越大動力便越大 ?  到底哪個說法才對呢 ?

I. 壓力的影響

壓力會另人難以專心 ?

有人說壓力是必要的,沒有壓力又怎有動力呢 ? 壓力越大動力便越大 ? 然而這種說法在神經科學的角度並不是妥當的。因為壓力與動力是就兩條不同的神經路徑負責。壓力與交感神經系統緊密聯繫,壓力另皮質醇上昇,腎上腺素上昇,血壓昇高,心跳呼吸加快,進入 Flight (逃), Fight (鬥), Fright (驚) 甚至 Freeze (僵) 的反應。皮質醇會破壞邊緣系統的海馬體細胞,海馬體是負責記憶及學習的結構。有研究發現,經反複學習並已熟習行出迷宮的老鼠,當被注入皮質醇便忘記如何行出迷宮。皮質醇亦會損害大腦的前額葉,使人的執行功能受損 (如:難以抑制沖動)。腎上腺素使人緊張,對環境中的刺激敏感,這種狀態底下,人會容易分心甚至焦慮不安。當Freeze (僵) 的反應出現時,人便會看似呆滯,發夢。這些都與專注,安坐的狀態相反。

而有動力有動機的狀態是源於較早前的文章提及的多巴安。當人的自我感覺良好,有成功感,事情新奇有趣,都會促進多巴安的製造,從而使人有動力去嘗試。

II. 壓力源頭:
許多人會疑問,孩子這麼小,哪有甚麼壓力呢 ?!  讓我們看看不同階段的嬰幼兒,及學童的壓力源頭。

1。學童及幼童
先從 ADHD 最常被診斷的學齡兒童及幼童開始。
部分學齡兒童及學前幼童的壓力源自以下幾項:

a.朋輩間的比較
家長摧谷兒童盡早精通兩文三語 (甚至其他外語),四則運算,琴棋書畫。以致 “一般” 的小孩自覺比下去而欠缺學習動機。而當”一般”的小孩成為小眾,這小眾壓力便更大了。

b.欠減壓時間
玩耍是最佳的減壓時間,沒有壓力,注重過程多於果效的玩耍是最有效減壓的活動。減壓不單要有活動,更需要有摧化劑去促進壓減的效果。這摧化劑叫 Oxytocin, 摧產素。摧產素的生產源於親子的親密互動及關係,小學階段的時候,老師是孩子另一依附對象,師生關係亦是另一摧產素的泉源。

c. 家長的壓力
家長在社會在工具,甚至在夫妻關係中的壓力都會使自己變得焦急,低落,疲倦,煩躁。這些情況下,家長對負面情緒的接受/ 包容度亦會大減。這些情緒反應都另家庭氣氛緊張,家是一處休息放鬆的地方,但基於以上原因,孩子不但未能安舒減壓,更有可能添加壓力。

d. 教師的壓力
上文亦有提及老師是孩子另一依附對象,教師的面對教改,文件,行政,進修等外界要求下的壓力,有時或會另教師透不過氣。依附對象的壓力及情緒直接聯繫着學生的壓力指數。

e. 發展年齡與要求不相稱,兒童的壓力在於太早要應付與發展年齡及實際能力不相稱的要求,這個情況常見於對孩子及自己也要求很高的父母。亦常見於發展遲緩的孩子被要求要與同齡小孩看齊。

2. 嬰幼兒
0 至 2歲 的嬰幼兒又有壓力嗎 ? 這個年紀的小孩還沒有需要要對社會上,學習上的要求,競爭,但他們有壓力嗎 ?
a. 潛意識中的記憶
雖然這個年紀大部分的經歷,日後也記不起,記憶雖然也不能隨意回取或回憶,但這些經歷存於潛意識中,是孩子日後在學前,學齡甚至青少和成人階段處理壓力的第一及首要反應。

b. 感受成人的情緒
這個年紀的孩子善於感受成人的情緒及期望。有研究發展,當嬰兒被強行以行為策略訓練自己獨立地睡覺時,他們的皮質醇會上昇,即使成功入睡皮質醇仍持續高水平。可見嬰兒滿足成人的期望的同時,並不代表他能平靜自己,安然入睡。

c. 把別人的情緒歸因於自己
他們亦會把成人的所有反應都歸因於自己。例如父母臉上的憂愁,憤怒,甚至厭惡的表情,嬰兒都會視為自己另人討厭,若情況持續地出現,照顧者沒有又缺少跟嬰兒有正面,親切,甜蜜的互動,嬰兒的壓力處理機制便會受損。這情況常見於患有情緒病或生活於極度精神壓力的父母。

3. 懷孕期
談到家長的壓力如何影響孩子,不得不提母親在懷孕期的壓力如何影響胎兒。母親在懷孕期活在壓力或情緒困擾時,體內的皮質醇偏高及血清素失衡的情況透過胎盤反映到胎兒的體內。他們的神經系統慣性地活在壓力中令他們比其他人更敏感於壓力,更敏感於環境的刺激,使他們日後更易焦慮,緊張,分心,甚至出現 FREEZE (僵), 呆,發夢的情況。

III.壓力的處理
我們可以從幾方面去處理壓力的問題,一是源頭減壓,二是定時減壓,三是建立壓力的承受力及處理策略。

1.源頭減壓:
a. 減少不必要的要求,減少沒有興趣的 “興趣班”。
b. 家長及教師都要注重自己的精神健康,留意自己的壓力指標,需要時盡早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。

2.定時減壓
a. 時間的量: 每天刻意安排最少二十分鐘的親子玩耍時間。

 b. 時間的質: 親子玩耍時間就是精神及肉體都陪伴着孩子,沒有批判,沒有刻意的訓練,沒有加插學術問答。就是讓他主導,部他玩的時間。曾經,我精心在訓練室設計了一個假想遊戲的情境,有了所有扮演超市的玩具,如收錢機,飲品,生果, 購物車,… 等等, 但親子遊戲一開始便成了一連串的問答,如: 呢果係咩生果 ?英文點講?普通話呢?又指收銀機上面問,邊個係1 字?2字呢 ? Five 在哪裡 ? 這樣便失去了"讓他主導","部他玩"的元素,從而另"玩"的趣味大減,亦失去了"親子"的意義。

3. 建立壓力的承受力及處理策略
有一個研究發現,老鼠在被撫養的時,如果每天也與老鼠媽媽或有研究員為它們搔癢,這些有親密的身體接觸,使老鼠在掉進水池後會拼命地游數小時,而沒有這些的親密的身體接觸的老鼠,不到幾秒便放棄游泳,下沈溺斃。這研究告訴我們,原來處理逆境及承受壓力時,不放棄的堅持及希望來自透過 TOUCH 觸感 及 INTERACTION 互動帶來的親密關係。而另本名為 “Why Zebras Don’t Get Ulcers” 的書則提到斑馬如何以 MOVEMENT (動感) 把壓力及緊張 “擺脫” (Shake off)。

參與注重培養親子關係 (並非學術/知識/技能)的  “親子Playgroup” , 就好像情侶相約拍拖, 預先安排分別出一段時間出來培養親子關係。

這樣刻意的安排在現今社會似乎越來越重要。

CREST 的職業治療師整合依附聯繫及感覺統合的理論,活動及技巧,發展了一套名為Joyful T.I.M.E© <觸.動.情>© 親子樂的 playgroup ,當中針對親子互動中的四個關鍵元素, 就是透過針對 Touch 觸感,Interaction 互動,Movement 動感 及 Emotion 情緒的活動來建立用來承受壓力的親密關係及處理緊張,焦慮的感官肌能。

詳情:http://www.crest.hk/time

 TIME3